網頁

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將建築視為溝通流程 (三) - 蓋房子怎麼能夠被看成是解碼?

我相信多數人不能接受我把蓋房子看成是工程圖面的解碼, 總是被質問, 解碼與編碼都是虛擬的, 蓋房子是實體的, 如何能混為一談?我經驗中跟資工系的教授也很難就這點取得共識。

對我來說information 是虛擬的, 無法透過任何channel進行傳輸, 因此我們必須經由encode的程序轉成signal, 而signal必須是實體的, 否則無法被紀錄、傳輸與偵測。收訊端接收到通路所傳來的signal之後, 開啟了解碼的程序, 那也是一連串實體狀態的mapping。例如我們透過電線傳輸摩斯碼, 電線傳來斷斷續續電流就是signal, 收報機將斷斷續續的電流轉換成為收報員可以了解的長短聲音, 或者波型, 或者開關動作, 總之, 都是實體狀態的mapping。收報員讀懂了長短組合的訊號後, 轉換成為他腦袋中神經細胞的某種激發的模式, 這也是實體狀態, 然後用鉛筆寫下所傳來摩斯碼所代表的字母。如此一來, 原先電線中斷斷續續的電流, 被解碼成為滯留在紙張纖維間的碳粉微粒, 這個過程全部都是實體世界狀態的轉換, 無一例外。

如果收報員拿起鉛筆在紙張上堆砌出能夠代表所傳達訊息的碳粉微粒是解碼過程中的一個步驟, 而最後交給收訊者閱讀的電報是解碼的結果, 請問你怎麼能夠說砌磚工人按照圖面拿起一塊塊的磚頭堆疊起來不是在做解碼的工作呢?而其所蓋出來的房屋不是解碼的結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