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建築設計團隊的溝通- Shannon模型觀點


上圖(來自wikipedia網頁)是shannon在1949年提出的溝通數學模型,很清楚地描述雙方溝通的message怎樣從source被傳送到destination。message無法被直接傳送,必須以transmitter進行編碼,轉換成signal之後,經由channel傳送到接收端的receiver,經由其解碼之後還原為message。在shannon的論文中負責編碼和解碼的transmitter與receiver都被視為是某種transducer,都可以看作是定義兩個集合之間對應關係的函數。

Shannon的模型極精歛又廣效(generic),似乎可以應用到所有的溝通系統上。我覺得其模型完全可以用來說明設計溝通的現象。下圖是我所整理出來的,僅是在名詞上作了一點替換。

在這個系統的兩端分別是設計溝通的發訊者和收訊者。設計的意念無法直接傳遞,必須轉換成為某種表示方式,例如圖面或模型,在此稱為設計物件(design artifact)。圖面與模型可以直接傳送,也可以再轉換成為message與signal進行傳輸,但無論這個過程轉換多少次,這個模型的適用性還是一樣的。接收端獲得代表設計意涵的設計物件後進行解碼,將訊息所代表的意涵解讀出來,完成溝通的程序。當設計溝通發生在設計工作室(design studio)時,工作室就是扮演channel的角色,發訊者放置在工作室的圖面與模型可以讓收訊者看到而進行解讀。噪音源(noise source)被連結到transmitter與receiver是因為設計溝通過程中,更可能發生錯誤的是在編碼與解碼的過程,而不是在訊號傳輸的過程,這可以說是與shannon的模型唯一不同之處,但我認為完全不影響到其模型在設計溝通上的適用性。

設計團隊的溝通好比一個由許多transducer所連接而成的網絡。每一個transducer從其他的transducer接收到訊息,進行處理後輸出對應的訊息,傳給其他的transducer。每一次設計溝通的訊息可以看作是定義一個該階段所有可能設計的集合,而收訊端經過解讀之後回傳的訊息可能有助於進一步更精確的定義這個集合,或者對這個集合進行修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