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資訊處境

資訊處境指的是在空間中我們透過感官,或者再加上輔助器材能接收到資訊模式。我們的各種感官分別對不同尺度與形式的空間有不同的重要性。最短距離的是觸覺。嗅覺可以是短距離也可以是長距離,看氣味來源與傳播方式而定。聽覺與視覺也是長短距離都可以。可見光波長較短,傳遞路徑以直線與反射為主。聲波會因為繞射與反射而充滿整個空間場域,一直到受到距離或者隔音吸音材料的阻隔為止。

如果我們把空間分割成許多小場域,讓每個場域中透過感官可以接收到資訊模式大致相同。所謂的資訊模式可以定義為接收到各種資訊的機率分佈函數,例如如果我們在某時間站在電梯口一個小時,會碰到系主任的機率,或者是會聽到走廊上腳步聲的機率。而資訊處境就是我們在某個場域中為了要獲得各種資訊所需付出的代價,這也就和每個場域中的資訊模式有很大的關聯。人在空間中的活動,撇開物理環境的影響不談,為的就是要獲得最適當的資訊處境。

資訊處境除了包含取得資訊的代價之外,也包含發布自身資訊必須付出的代價,包括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存在,讓特定對象獲得自己所要發布的訊息,還包括所發出的訊息具備有讓受訊者接受並服從的有利條件。簡單來說,資訊處境就是和其他對像溝通的成本結構。

舉個例子,每天我們要離開家到公司上班,或許不見得是因為公司比較舒服,而是因為其資訊處境比較適合讓我們有效的工作。要和同事溝通,可能就在同一辦公室抬頭就看到;老闆則在另一個辦公室,有百分之三十的機率會在。身邊的檔案櫃裡可以取得業務上相關的文件,客戶的電話也會直接打進來。主管的位置通常讓他背對著有美景的窗戶,卻可以抬頭就看到大多數的部屬;部屬則抬頭看到貼滿紙條的隔板與電腦螢幕,透過光線明暗的變化與腳步聲感覺到主管打身旁經過,趕快揮動滑鼠賣力工作。老闆現身可以讓部屬賣力工作,讓部屬知道自己隨時可能不知不覺的現身,則可能讓部屬無時無刻不賣力工作而爆肝過勞。最好的辦公室位置可能一邊是窗外美景,一邊可以隔著障礙物看到上司,讓他知道你的存在卻不會被監視。斜前方是心儀已久的同事,隨時可以知道他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每天進出隨時都有機會不期然的眼神交會,在恰恰好的那一秒起身用餐。

最恰當的資訊處境往往並不是最豐富的資訊。資訊過量與資訊不足同樣可能都是有害的,而傳遞資訊的形式不同會有不同的溝通效應,空間中的任何事物都可能是跨越時空傳遞資訊的媒介。

大多數人都喜歡聽到鳥的叫聲,每天早上可以隨著鳥鳴而清醒是件幸福的事情,如果是趕赴工地的砂石車或者突如其來的救護車恐怕就不是那麼舒服了。海浪或者是溪流的聲音讓人感到輕鬆愉快,但是車流的聲音就不一樣了。背後的原因到底是甚麼?對物理學家來說,這些聲音就是不同的空氣振動模式,人是基於甚麼理由而偏好某些振動模式,厭惡某些模式?我認為這都有演化上的因緣。基本上水是生活必需的資源,人類居住的地方往往與水有密切的關係。甚至有些科學家主張人類先祖在演化過程中曾有一段時間是以半水生的方式生存,而稱之為水猿。無論水猿的理論是否真確,接近水的環境可能對生存有利。也有動物學家提到,在森林中聽到鳥鳴,是一種安全的象徵。鳥類是高度警覺的動物,如果小鳥不畏懼暴露自己的行蹤而高聲鳴叫,可能附近就沒有甚麼危險的獵食動物出沒。這類對聲音的認知感受,在演化過程中進入人類情感層次,影響人類的行為。

把自己存在的訊息散發出去,是求取生殖機會的必要行為。例如求偶的鳴叫,氣味,舞蹈,甚至誇張的身體特徵都是動物界常見的行為。有時候像孔雀開屏這類暴露行蹤又導致行動負擔的行為影響到生存的機會時,會更具有溝通效力。所謂的性擇往往與適者生存的天擇相互矛盾,造成生物演化過程中出現正回饋與負回饋交互作用的複雜現象。人在對空間的認知,對資訊處境的追求也是處於生存與生殖這兩種演化力量交互作用的影響之下所形成的本能、情感與理性思維。

影響生存與生殖的重要關鍵就是資訊處境。與生存相關的包括如何獲取環境的資訊以取得對生存有利的條件,例如接近生存所需的資源,水與食物;以及逃避危險。與生殖相關的則是如何獲取求偶對象行蹤的資訊、如何讓求偶的對象得知自己的行蹤,以及如何讓自己行蹤的資訊以一種可信,有效的方式表達出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