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資訊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種對於建築設計資訊處理的理想化概念,被提出來後短短幾年之間成為無可抗拒的趨勢。相對於其在實務界飛快的推展速度,事實上就資訊處理的概念與技術而言,並沒有與之相對應的突破。各種與BIM相關的應用軟體,都是基於上個世紀八零年代所發展出來的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的技術與概念,加上電腦3D圖像加速技術所開發出來的應用系統。就以物件導向的技術而言,現階段BIM的技術應用也僅限於以物件屬性為主的資料結構,對於物件導向技術概念中非常重要的程序性資訊的封裝並沒有深刻的討論與應用。而建築設計程序性資訊的整合可能就是化解目前BIM在建築設計實務應用過程中所可能遭遇之困境的關鍵。
傳統的設計表達方式以建築物之造型、構造與材料之規格為主。建築師的任務就是把預期完工後的建築物之關鍵性規格以圖面等各種施工合約文件表達出來。建築師表達設計的方式可以說是一種宣示性的資訊,著重在所完成物品最後的樣貌。相對於此,廚師描述一道菜色的方式則是以食譜來表示,著重的是程序性的資訊。以水餃為例,應該沒有任何一份食譜會把水餃的構造用專業製圖的方式精準的畫出來,也不會有任何一家餐廳會以各道菜色之平立剖面的規格來建立其廚房的作業規範。目前建築專業圖面繪製的工具都是以描述宣示性資訊為主。即使是基於物件導向之概念與技術所開發出來的BIM相關工具而言,對於程序性的資訊也僅只於零碎片段的紀錄。
建築師的設計流程中有極為豐富的程序性資訊,然而在現有繪圖工具的限制下,對其僅有零散的紀錄,真正保留下來的只有最後的繪圖結果。程序性資訊流失所需付出的代價就是設計修改時作業成本暴漲,以及設計溝通過程中所整合之跨專業資訊可能在後續修改過程中產生錯誤、缺漏或矛盾。設計過程是一種資訊與資料累積與整合的過程。資訊與資料的累積並不是對等的。專業的作業流程必須使用極為精簡的表達方式,也就是以少量的資料表示大量的資訊,才能保持設計過程的作業效率。在每一個設計階段的初期是屬於資訊快速累加而資料非常精簡的專業作業流程;而在設計階段的後期,資訊累積速度趨緩而資料累加數量大增,主要因為必須準備在跨入下一個設計階段之前和業主以及其他專業團隊進行溝通。此時必須加入大量的資料以克服溝通上的專業障礙,而這些資料卻對本身專業資訊的投入沒有貢獻,徒增設計作業負擔。這些投入的資料反過來造成溝通後設計修改成本的增加。
衍生式建模(generative
modeling)是一種基於與一般電腦繪圖與建模截然不同的概念所發展出來的技術。其概念可以溯源自上世紀電腦圖學的初期發展,然而在個人電腦盛行的年代並未成為電腦輔助繪圖的主流。衍生式建模的特點就是以程序性資訊為其主體,經過電腦的解讀運算之後才衍生出圖面與模型。在建模過程中,電腦以系統化、結構化的方式記錄設計師的設計流程,因而可以在後續階段回溯前期的設計決策並加以修改,再讓電腦重新衍生出修改後的圖面與模型,提供做為檢討與溝通使用。在設計修改過程中,建築師幾乎不需要付出任何資料處理的代價。衍生式建模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往往可以用極為精簡的資料來表示複雜的幾何形式,也可以將專業資訊整合到建模流程之中,讓後繼的操作調整不會影響到前期的決策。衍生式建模可能極為適合用來做為跨專業的溝通語言。本專題討論將以操作實例來說明此概念和技術如何在建築師進行設計整合與溝通過程中,協助其克服資訊作業上的衝突。